在大同广袤的田野上,千亩黄花迎来丰收;在繁忙的建筑工地配资app排行,夜校灯火点亮希望;在整洁的实训教室,母婴护理课程如火如荼;在千年大佛脚下,文物修复师们正用科技与匠心续写着历史的篇章……这是山西省大同市总工会创新构建起“1个总院+N个分院”的立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场景。
据介绍,自2020年首创工匠学院总院以来,大同市总工会已建成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烘焙技术、文物保护修复、电力、无人机6家分院和黄花产业、医药产业2家特色工匠学院,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超万名。
“我们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劳动者技能提升’双轮驱动,打造‘接地气、重实效’的培训模式。”大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晓琳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智能制造、非遗传承等新兴领域,为大同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产业人才,让工匠精神在转型发展中绽放时代光彩。”
全链赋能:从传统种植到精深加工的黄花产业升级
7月的大同黄花产业园区,空气中弥漫着黄花的清香。大同市总工会黄花产业特色工匠学院的学员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冰鲜黄花加工实操训练。
“漂烫水温必须稳定在85℃以上,时间控制在0.5~1分钟,这是锁住营养的关键!”技术指导老师王学慧手持温度计,仔细讲解着每个细节。30余名学员中,既有种植黄花几十年的“老把式”,也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以前只知道种黄花卖干菜,现在学会了冰鲜加工技术,产品附加值能提高3倍。”学员杜春明兴奋地说。培训采用“理论+实操+考核”全链条模式,涵盖从原料分级、气洗、漂烫到-40℃速冻等9大核心环节。结业考核时,学员需要独立完成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操作。
目前,首批30名学员已全部签约本地黄花加工企业。黄花产业特色工匠学院还将陆续开展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系列培训,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让“大同黄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点亮匠心:夜校变身技能提升新课堂
6月16日至18日晚8点,通航产教融合基地的会议室每天灯火通明。结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农民工们,正在专心聆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这是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开办的2025年首期为期3天的农民工夜校。
“灭火器使用要记住‘提、拔、握、压’四字诀!”培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工地实际,涵盖消防安全、高空作业规范、机械设备操作等实用技能。“专家手把手教灭火器使用,还分析了我们工地上的真实事故案例,比枯燥背书管用多了。”钢筋工陈明义说。为了不影响正常施工,夜校特意安排在晚间工余时间,每次培训2小时。学院还贴心准备了矿泉水、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让工友们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2021年以来,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农民工夜校已开展24期培训,惠及1113名一线建设者,为重大项目安全生产筑牢了人才基础。
古今对话:科技赋能千年文物修复技艺
“培训这几天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来自大同市云冈文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的学员魏松林说,“以前我们只知道传统修复方法,现在掌握了科技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的前沿技术。”日前,在云冈石窟第13窟,文物保护分院的学员们正在操作激光扫描仪。这种“传统工艺+数字技术”的双轨教学,培养出新型文物修复师,能使用纳米材料加固风化岩体,会用3D打印复原残缺纹饰等等。
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文物保护修复分院立足“传承工匠精神、守护历史文脉”的使命,创新构建“专家+工匠”双师引领、“实验室+洞窟”场景赋能、“结业即上岗”就业贯通的特色培养体系。2025年通过6期专题培训,成功培养281名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了覆盖石窟保护、古籍修复等领域的全链条文物技能传承平台。
巾帼“匠星”:家政培训托起女性职业新天地
“给宝宝拍嗝时,手掌要呈空心状,力度要轻柔……”在家政服务分院的实训室里,20多名妇女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婴儿护理技巧。48岁的段丽丽是其中一员。下岗后,她一度为生计发愁。参加母婴护理培训后,她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现在每月能挣6000多元,比原来在工厂上班还高。”段丽丽自豪地说。
该分院针对城乡待业妇女,开设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实用课程。培训采取“理论+实操+就业推荐”模式,与多家家政公司、月子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学员结业即可上岗。今年以来,已培训学员300余人,就业率达92%。
甜蜜事业:非遗面点技艺培育舌尖工匠
烘焙技术分院传承非遗面点技艺,培养了一批“舌尖上的工匠”,在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烘焙技术分院,学员彭鹏的故事正是技能培训赋能人生的生动写照。这名煤炭专业的大学生因热爱烘焙走进课堂,经过系统学习,从裱花都握不稳的“小白”成长为能独立制作精美蛋糕的“能手”。他感慨道:“老师手把手教学,让我明白烘焙是门需要耐心的手艺,现在每完成一个作品都充满成就感!”
像彭鹏这样的学员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烘焙技术分院累计培训95人次,其中80%的毕业学员成功入职本地知名烘焙企业,3人实现创业梦想。无论是就业增收还是提升生活品质,分院通过“分层教学+实战训练”的模式,让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下半年,学院还将推出网红甜品研发等新课程,计划再培养150名技能人才,持续为大同烘焙行业注入“工匠力量”,助力更多人在甜蜜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将教学课堂延伸到工地车间、田间地头和千年石窟,通过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让传统农民成长为技术骨干,助力下岗职工实现职业转型,使古老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目前,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正着力构建“课堂+现场”沉浸式培训体系配资app排行,计划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人才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郝凤 记者 李彦斌)
长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